邱俊答:
视频中的一块板,是我珍藏多年的一件旧物,是块普通的松木板。它是我求学的一个见证之物。
记得2006年,我在我老师王凯丰先生店里学徒,泡在工厂里,经常蓬头垢面,灰尘满身。有天王老师和几个朋友约好,要去当时一位叫胡项成的前辈艺术家那里参观学习。王老师很想带我去见识,我也很想去学习这个位于青浦的古镇改造项目。在当时是网络资料匮乏时代,我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之行。结果出发前,他的朋友把我从头倒脚打量足足十秒,掂量掂量我后,反问我老师,他一定要去吗?我当时识相的说我就不去了。王老师当面没吭声,转头轻声对我说:机会难得,去吧!带个帽子!
记得当时开的是一辆七座的别克商务车,一共八人,多了我一个坐不下。我正要退却,王老师让我去工厂拿块木板,让我垫在别克车中排两个座位空挡坐着,坚持让我去。
那年我27岁,比较胖,左手帮老师提着水壶,右手提着老师的包,脖子上挂着相机。当我的屁股一坐木板上,他朋友新别克车两侧的皮座位就压了一个木板印,我心想可别把座位皮压破了。于是我调整好姿势,用屁股轻轻贴在木板上,身体不敢全座在木板上,其实相当于在做蹲马步。这样让别人感觉我是坐着的,也避免别人的尴尬。当时旁边的人还关心的问我:“适宜嘛?!”,我头直点“老适宜!”。
就这样从长宁区开到青浦区,加上堵车,一共开了一个半小时,我也蹲了一个半小时马步。到达目的地,我第三个下车,腿已经没有了知觉,结果下车时腿一软,从车上往地下滚了一跤。记得我当时紧紧的把相机抱着怀里,生怕把老师很贵的相机摔坏,稍微缓了缓,拖着麻木的腿,赶上前面一行人,架起相机,帮他们拍照......我身体自我调节,尽量不让人看出来,怕给大家填麻烦、多事情。
后来到了胡项成先生家,他们落座聚餐时,我一刻也没停地帮助他们找角度拍照,也没有位置,让我坐下来吃点东西,更没有人注意我的存在。这时候胡项城端起一个碟子,看着我,说:“小伙子, 吃块这个糖糕”。当时胡先生这种安慰顾及的眼神我至今还能想得起来,那块糖糕的味道我永远记得......那天看了啥项目,我有点淡忘了,只记得回来时候,又是马步一个多小时回的工厂。不过经过锻炼的腿,感觉马步更有力了,也没有出发时那么酸痛了。
在回来的车上,我坐在木板上在想:我现在这个状态不就是像这普通的“一块板”吗?没恋爱、没积蓄、没想过未来,普通到可以忽略存在。但是这一块板能做圆、能做方,无限可能。我们做家具、做建筑不都是从一块板开始的嘛!再大的柱和梁,不就是一块板变粗,变大吗? 那时候的我,深吸一口气,仿佛车里就我一个人,我觉得浑身有了劲头!
下车时候,这块板我没舍得扔,我把它签上“一块板”三个字,记下了年月日,珍藏至今,我想这就是我的“一块板”求学精神。我现在也开始带学生了,我很想把“一快板精神”传递给他们......